茶事知多少

台灣茶的歷史興衰

台灣位處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因此適合種茶,歷史文獻記載,三百多年前台灣即有野生茶樹的生長,但直到兩百多年前,先人從福建武夷山引進茶種,福建師傅帶來製茶技術,台灣才真正開始發展茶樹栽培管理及茶葉製造。

西元1980年是台灣茶產業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因台灣人工便宜、台幣幣值較低,因此台灣茶在國際以品質佳、價格低打入各國的市場,此時以北部茶能大批製作大量外銷為主,在此之前產生的許多台北石碇、坪林、宜蘭等北部的大茶廠,但因後來社會發展使得台幣升值、工資高漲,導致製造勞力缺乏或不敷成本,導致台灣茶逐漸喪失外銷能力,大茶廠也逐漸沒落,到西元2000年只剩下一年三百萬公斤左右的出口量。

但同一時期,也因為台灣的經濟發展使得社會經濟富裕,飲茶的人口大增,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品茶的活動使得台灣茶走向了內需市場導向,也因此逐漸地由台灣北部大茶廠所主導的外銷,漸漸地導向台灣中部茶農自產自製的高山茶,其製作也由大量製造外銷,變成精緻的內需走向。近年來由於台灣茶內需市場的興起也使得茶葉成為台灣農村最富經濟價值的作物。

品嚐一口台灣茶,在滿口回甘與飄香中,您是否也曾置身在台灣茶這段洪流與歷史中呢?!

(圖為台灣囤積在倉庫等待出口的一批批茶葉,來源:台灣大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