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苑小情調

「鹿苑」世家,武荖坑「茶」~訪林古夫婦談茶的製作與飲用

 台灣新生報   1982年10月14日星期四

 
 
   」不僅以為國人普遍愛用,且已成為外銷農產品的主流。宜蘭縣茶農林古、陳玉蘭夫婦談到茶葉產銷,已邁向現代化,認為這全是政府的賜予。
 
五代相傳歷久彌新
    在台九公路冬山至蘇澳間的「武荖坑」橋頭,有一間取名「鹿苑」的茶莊,由於銷售的茶葉品質好、價格低,所以生意不錯,但很少人知道,該茶莊已五代相傳,而且歷久彌新。
    林古和陳玉蘭夫婦,是鹿苑茶莊的第四代,他們的三個兒子,林煜進、林煜長、林煜鵬,是這間茶莊的得力助手,由於全家以「勤儉」耕種,以「忠恕」經商,使地處偏僻的鹿苑茶葉,產品供不應求。
 
舉家由石碇遷宜蘭
    經營茶莊,是亦農亦商的事業,如果種茶葉而不自製,則易遭受中間剝削,自制而不自銷,等於是圖利他人,也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
    宜蘭縣的武荖坑「茶」,早在數十年之前,即已名聞全省。林家,是在四十五年前,由台北的石碇,因慕該地茶葉之名,舉家遷居現址。目前在武荖坑進去約四公里的西帽山,擁有二十餘公頃屬於自己的茶園。
 
茶農苦況鮮為人知
    冬山鄉的西帽山,是由政府補助設置的茶葉生產專區,總面積有五十餘公頃,一年四季,滿山油綠,鹿苑茶莊栽培的是,高級包種茶——青心烏龍。
    談到製茶生涯,據林古表示,他們家已經營茶葉五代,現仍在研究學習中。
    他說,他的祖父,原籍福建安溪,來台之後落籍台北石碇經營茶葉栽培,四十五年前,舉家遷來宜蘭現址。父親林川,為了繼承家業,也經營茶園,現在均已作古。
    據林古的長子林煜進表示,茶農生活的苦況,鮮為人知。
    他說,由於茶葉,年產五季,當茶樹冒出嫩芽之後,十五天之內,必須採摘。「採茶」很簡單,「製茶」才麻煩,當您了解之後,相信您會產生茶葉葉葉皆辛苦的感覺。
    林煜進指出,茶青運回家之後,首先殺青,再經揉捻、烘乾,而成粗製。完成粗製手續之後,進行剪枝,然後用木炭火烘乾,再進行選條,淘汰碎末,才成為精緻茶。
 
採茶簡單製茶麻煩
    他說,從採摘到成為精緻,手續繁瑣不說,最頭痛的是,當天採回來的茶青,必須當天做完,所以全家老少,經常都必須通夜不眠!
    林煜進說,最好的茶葉,是採自春、冬兩季,尤其是上午九時至下午三時採摘的。
 
感謝政府關懷茶農
    年僅三十歲的林煜進,卻有將近二十年的製茶經驗,在他的記憶裡,他們家之能有今天,應當感謝政府對茶農的關懷。
    他說,當他孩童時期,就跟隨父母上山種茶、採茶,由於山上缺乏灌溉用水,尤其是採妥茶青,得肩挑背負回家,回家之後,再完成上述諸多手續,的確苦不堪言,自政府實施加速農村建設之後,在灌溉方面,由政府補助,設置了自動噴水系統,不僅使以往缺水的苦況改善,且產量激增,品質也比以前好多了。由於品質好,銷路自然增加。
    在運輸方面,由政府補助,開闢了產業道路和鐵索輸送系統,運肥料上山,送茶青下山,已不再和從前一樣,需要肩負挑背負。
 
    茶樹,到底能活多久?是愛好飲茶者想知道的事情。
開闢產業道路運輸
    據林煜進說,他們家的茶園裡,還有由曾祖父自大陸故鄉帶來的——武夷。如果管理得法,最少可以活一百年以上。不過,品質還是七、八年茶樹最好。
    「茶」的好壞,據林煜進說,與茶具和用水有關,所以同一茶葉,泡出來的茶,味道會有差距。
 
山泉泡茶味道芬芳
    他說,泡茶,最好是用「山泉」,以木炭煮沸,用紅土陶茶具來泡,味道特別芬芳。
    鹿苑茶莊,目前年產茶青四萬餘公斤,完全自產自銷,可能是薄利多銷的關係,經常供不應求。
(本報記者張仕英)